苏州奥数网
苏州站

2022年大事记

奥数苏州站 > 重点中学 > 市区 > 景范中学 > 正文

景范名师蒋凯谈分层教学:放大每个孩子的闪光点

来源:苏州奥数网   作者:月月佳佳   2015-05-19 18:19:15

  苏州奥数网:2015年苏州小升初进行时,景范名师蒋凯谈分层教学:放大每个孩子的闪光点。

  推荐阅读:家长:2015苏中园区校初一新生已经有录取的

  2015年苏州各区中小学最新学区划分


  景范中学从2009年开始尝试在数学和英语学科实施分层教学,走班上课。根据学生的意愿及综合多次测试反馈的学习能力、学习状态分成A、B、C三层上课。经过三年的分层学习,学生的整体成绩更上一层楼,尤其是数学、英语两门分层学科的各项指标大大提升。我深感分层教学给学生带来的显著变化。

  人人都能拥抱成功、孩子学得更自信

 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:人的内心世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,他们总是期望自己获得成功,期望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,体验到探索成功的快乐。学优生和学困生最明显的区别是:学优生经常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,而学困生则不然。在分层教学中,我们以“学生分层——目标分层——分层施教——分层评价——分层提高”为主线,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差异,设置不同的能力要求;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时期,设置不同的指导策略。从而让每一位学生在每一个阶段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,都能以“成功”来奖励自己,并取得更大的成功。

  2013届毕业的张景超同学在数学A班,在分层前由于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,加之在课堂中对于所学知识未完全消化。他一度觉得自己的数学成绩将不会有所提高,渐渐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。当时初三执教A班的冯伟老师根据他的这一实际情况,在授课过程中加强了对基础知识的重点讲解,尤其是对他薄弱点进行了强化和巩固。同时,针对他的心理,在课堂上给予更多的鼓励,激起了他学习数学乃至其他学科的兴趣。渐渐地,张景超发现老师讲的内容都能听懂了,黑板上的题目也会做了,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感、满足感,并因此更爱学习,最终他的中考数学是109分。

  从“要我学”到“我要学”、孩子学得更主动

  我们时常会听到学生抱怨,说学习苦,学习累。之所以会这样,原因在于很多学生都是在被动学习,是“要我学”,而非“我要学”。分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,学生一旦有了直接学习的动力或兴趣,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负担,而是享受,会越学越想学,越学越爱学。如果学生对学习没兴趣、无动力,那么情况就大相径庭了。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,如果只是满足书本上的基础题,一方面这部分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拓展,另一方面容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倦怠感。

  2015届的初三陈欣怡同学去年从B班流动到C班,起初并不适应新班的教学,C班的教学进度更快,课堂上会有很多拓展的东西,一时间有些跟不上。袁同学化压力为动力,主动观察同学们是如何学习的,并主动向同学和老师讨教学习方法,渐渐适应后,其成绩和能力明显提高。尝到“甜头”的陈欣怡更加主动地去钻研一些提高题,在刚刚结束的初三一模考试中,小陈的英语成绩获得了年级第一。

  一科好科科好、孩子学得更全面

  在实行分层后,我们经常能发现这样的现象:有些学生一开始分层时并非英语、数学都在C层,然而一个学期、两个学期后,这些学生薄弱科目的成绩也有了大幅提高。分析其原因在于,在分层教学中并非单纯以成绩论“英雄”,教师在授课中也并非单纯讲解所谓难题,而是在教学过程中,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、学习能力、表达能力等。对于同一个问题,也常常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,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。初三的陆顺同学就是其中的典型,英语、数学都在C层,但她的政治一直是薄弱的,在任课教师费老师的关心下、在和同学进行交流中取长补短,真正做到学习成绩全科提升,在刚刚结束的初三一模中政治学科考了49分的高分,真正做到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。

  分层教学,旨在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,放大他们的闪光点,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其自身的发展。

  相关阅读推荐:

  苏州中学伟长实验部2015年招生说明

  【新在哪?】2015年苏州中学“伟长实验班”

  张昕校长解读伟长计划:创新人才培育核心三要素

  振华33初三生被苏中匡亚明班和十中国科大创新班录取

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、数学真题、更有全国教育资讯
微信搜索“奥数网”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

  

  • 欢迎扫描二维码
    关注奥数网微信
    ID:aoshu_2003

  • 欢迎扫描二维码
    关注中考网微信
    ID:zhongkao_com

中学推荐

试题资料

京ICP备09042963号-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55号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6762110   举报邮箱:wzjubao@tal.com

奥数网版权所有Copyright@2005-2021 www.aoshu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.